交出你的麦当劳菜单

发布时间:2024-05-23 19:51:45    浏览:

  入口的肉类纤维和油脂对你意味着什么,是凡人的简单乐趣还是罪恶的堕落之物?人人沉溺于享乐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就连肥宅快乐水都已经是三年前的老梗。逐渐占据上风的健康饮食论调对快餐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为了夺回年轻人的青睐,快餐在做出让食物变得更健康的同时业已从流行文化方面突破你的味蕾。

  而在前段时期麦当劳打造了一个名人主题菜单系列,由雷鬼乐巨星J Balvin提供:一份没有酸黄瓜的巨无霸汉堡、中份薯条和奥利奥麦旋风。并且将这些制作成了一系列珠宝。除此之外还有大量诸如帽子、拖鞋、围兜、手表之类的趣味周边。

  J Balvin把麦当劳的合作与Jordan Brand 和 Super Bowl 的合作相提并论,作为他童年和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Balvin在接受Hypebeast采访时表示“麦当劳是文化的一部分,我很荣幸成为第一个拥有麦当劳菜单的拉丁美洲人。”

  麦当劳名人菜单的第一位合作者Travis Scott与Balvin有同样的感受,身为顶流,合作引起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更加强大。

  经典的Quarter Pounder芝士汉堡配上培根和生菜,带BBQ酱的炸薯条以及一杯雪碧的6美元套餐供不应求。

  和Travis Scott以及J Balvin这样的麦当劳忠实粉丝合作无疑能够在年轻人中获得共鸣,挽回一些流失的年轻非裔顾客并赢得更多多元化的年轻人。这样的双赢合作却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试图以此转移近期与非裔加盟商和前高管对簿公堂消息的注意力。

  与Travis Scott和J Balvin的合作也被《特许经营:美国黑人的金拱门》的作者Marcia Chatelain认为只是吸引年轻非裔的策略。而这一群体恰恰是麦当劳广告投放的重点对象,过多的广告宣传导致的健康问题也成为争议的焦点。

  在这些社会争论下,麦当劳又为何会成为Travis Scott和J Balvin口中的挚爱?

  说唱歌手Quavo在Instagram上主动发布自己的麦当劳菜单,被猜测为下一个合作对象。

  麦当劳在非裔和拉丁裔中的地位不单单是一家快餐店,19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造成的全国性暴动加速了白人迁移至郊区。伴随着非裔社区白人商户的减少以及政府推进的“黑人资本主义”项目,这些60年代民权运动产生的种种后续影响促使麦当劳进入非裔和拉丁裔聚集地,并允许他们成为加盟商。

  意昂代理

  在同时期大多数的商店对非裔持敌对态度时,麦当劳是少数向非裔无条件开放的公共场所,一些人为了支持非裔加盟商而前去购买食物,加上低廉的价格麦当劳成为了他们最主要的食物来源。这也使它在有色人种心中占据了不一般的经济和情感地位。

  相比较白人,有色人种的的孩子更容易在食物荒漠中长大,当孩子们被动接受麦当劳成为他们唯一的食物选择,麦当劳就成为他们成长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1972年品牌的全球扩张扩大了这种影响的范围,以麦当劳为代表的快餐文化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分支辐射更大的区域。这大概就是J Balvin所认为的麦当劳是文化的一部分。麦当劳的金拱门夹杂在大多数有色人种的童年记忆中,随其进入到以黑人为主的街头文化。

  抛开对街头文化的渗透,麦当劳早已准备好将自己包装成符号入侵流行文化。极具辨识度的Logo,经典的Ronald McDonald形象,朗朗上口的“im lovin it”(王力宏曾在2003年发布麦当劳主题曲《我就喜欢》)等等,麦当劳用符号定义自己增加传播度,成功进入流行文化的领域。

  无独有偶,连锁快餐品牌的Logo大多在早期就摆脱了图文结合的方式,越来越简洁的图标汇集在一起成为美式文化的标签。

  这些标签激发艺术家对其进行二次创作或者以Meme的方式在网络间展开病毒式的传播,在这种洗脑式的宣传中,你可能无法单凭食物分辨出来自哪家快餐店,但能马上把Logo图案和品牌关联起来,这和街头品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大部分的街头品牌从设计上来说可以归结为卫衣、棒球帽、球鞋以及T恤。在没有太多剪裁的情况下,图形成为辨别品牌的重要符号和吸引力,谁没在年轻的时候沉迷过几件Supreme的Box Logo,追过几件挂“名”联名?并且Complex列出的50个最伟大的街头品牌中,大多都以图案印花的T恤闻名。

  加上两者都拥有大量死忠粉(详情可见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争),即看即买,不定时推出限定产品以及草根属性。极大的相似度使快餐和街头文化的合作水到渠成,诸如KFC x Mam Cupy、MLMA x KFC x Crocs、Human Made x KFC、KITH x Coca-Cola等合作都能引起一段时间的热议。

  Vetements甚至将2020春夏系列的秀场放置在位于巴黎的麦当劳餐厅,但设计师Demna Gvasalia本身却是一位素食主义者。在这一季服装中他继续表达了对资本主义和浪费的愤怒。秀场上的薯条、可乐杯和印有麦当劳菜单的纸巾,这些依托于资本主义的麦当劳符号为他的理念增加了一些讽刺和趣味。

  时装品牌则在更早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些趣味性,流行抓取大师Jeremy Scott大胆地在其个人品牌2006秋冬系和Moschino 2014秋冬成衣系中大量使用了明显的快餐元素。

  去年McDonald’s & Alexander Wang合作的包袋却用了非常“王大仁”式的黑色进行处理,麦当劳的标识被放置到了不起眼的位置。这虽然保持了时装性,但也损失了一些快餐文化带来乐趣。

  “乐趣”源于两者的差异性,我们总是会对破圈式的结合产生兴趣,如果Kardashian姐妹爱吃老干妈......当以时装为代表的小众审美,跨越不同文化和流行于普罗大众间的快餐相结合,两个不同阶级的文化碰撞可能是吸引众人目光的原因之一。

  由此你能看到一些大众眼里过着健康生活的明星,甚至连以“基于植物饮食”的Kim Kardashian等人会交出她们的麦当劳菜单来引起大众的共鸣。

  当众多名人毫不犹豫地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对于快餐的喜爱,快餐也不再是肥宅的代名词。这份连米其林三星主厨也不得不承认的美味成为难以自控的欲望,让你堕入其中享受短暂的快感。和明星、潮流、时尚的不断互动给这种欲望贴上“酷”的标签。


本文由:意昂体育餐饮公司提供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