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刷屏的东北盒饭和大席菜把我看饿了

发布时间:2024-06-13 14:25:58    浏览:

  最近,东北盒饭火了。短视频平台上,许多美食博主用镜头记录下东北街边的流动盒饭,各式现炒热菜一字排开,让许多网友大开眼界,原来食物还可以这么便宜大碗。

  某平台上的东北盒饭。随着“盒饭流”短视频风潮一路南下,人们发现,便宜好吃的盒饭并不是东北的专利。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镇,都不乏低价快餐的身影。街头盒饭和乡村大席菜席卷全网,用事实告诉这届都市青年什么才是真正的物美价廉。

  广州一村子大摆宗亲宴,全国各地赶回的村民汇聚一堂。图为宴席的工作人员正在筹备菜品。南方日报记者 张迪 摄1看不见的角落: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最先火起来的大概是东北盒饭。固定摊位上,餐盘一字排开,菜品都是东北常见的溜肉段、锅包肉、地三鲜、猪肉炖粉条、尖椒豆腐、番茄炒鸡蛋,再加一份米饭。摊主嘴里念叨着“管饱”,把小小的一次性饭盒堆得冒尖。流动盒饭通常沿街叫卖,三轮自行车上摆着泡沫箱,箱子上盖着棉被保温,箱子里装好的盒饭逐一码放整齐。

  在东北,你甚至可以十块钱吃二十四个菜。餐盘上还贴心地套了保鲜膜。来自博主@大咔嚓日记东北盒饭为啥能这么便宜?有当地网友解释,白山黑水土壤肥沃,是全国闻名的粮仓,同时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相对来说都不高,所以才能用如此低的价格,做到既让食客吃得饱,摊主还有得赚。

  十元一盒的铝饭盒盒饭。图源:网络不过很快,人们发现,便宜好吃的盒饭并不是东北的专利。在广州石牌村,有网友找到了三荤一素12块的自选快餐,烧鸭、手撕鸡、炸鱼块,配一份青菜、一份米饭,足够一个劳累半天的体力工作者吃饱。

  你有多久没吃过路边摊了?图源:电影《看车人的七月》但看完这些全国各地五花八门的平价“自助餐”,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很难不因为价格,对自己的一日三餐产生质疑:每天花了上百块点外卖,到底吃了些什么东西?或者说,每天吃的外卖,线从盒饭到大席菜,料理包时代的白月光如果藏在城市角落里的平价盒饭,给年轻人带来了小小的价格刺激,那么社交平台上琳琅满目的“大席菜”,则是对打工人的降维打击。所谓大席菜,即白事、红事、寿宴、满月酒等场合里的宴席菜,是中国“农村菜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大席菜,中国的第九大菜系。在暂借的邻居家院子里,或是在村口的空地上,因地制宜地摆开餐桌。儿童嬉戏着穿梭,亲友热闹地交谈,乡村大厨耳朵上别着烟卷,意昂2注册挥动着巨大的锅铲忙碌。当代都市人孜孜追求的“镬气”,在农村席间弥漫。视频平台上报菜名式的菜品展示,隔着屏幕都能带来极大的精神满足。

  在粤西,一桌酒席少不了白切鸡、发菜猪手,在山东,葱拌牛肉、酱香肘子频频上镜,在东北,菠萝咕噜肉、梅菜扣肉也被端上了桌。这就是大席菜的气质,加工质朴成品却不粗糙,具有地方特色又不拘泥于某个菜系,便宜实惠,浓汤赤酱,滋味鲜活。网友纷纷表示,眼前的料理包瞬间不香了,真想回农村老家,认认线从热红酒到十元盒饭,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从猎奇到炫富,从自制到揭秘,当屏幕那一头的食物视频卷无可卷,平价盒饭和农村大席菜的流行,吹起了一阵返璞归真之风。年轻人在网上表达的羡慕情真意切,有一种“苦工业化食品久矣”的架势,可如果把距离拉近,他们其实又永远不会是低价盒饭和乡村大席菜的真正受众。

  在城乡接合部,在城中村,在工业园周围,廉价饮食始终存在,只是它们通常处在大学校园和写字楼的视野之外。至于大席菜,则更像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回忆滤镜。每天操办农村酒席的厨师、每天消费城中村盒饭的工人,大概率不会感到格外地享受。说到底,廉价食物的温暖是真实的,也是短暂的,这届年轻人对工业流水线食品的厌倦无法改变,依赖也无法改变。有些食物就像有些人生,短暂一瞥的美好来自相隔千里。

  社交媒体上的围炉煮茶。如同此刻流行的热红酒和围炉煮茶,与十元盒饭和乡村宴席,像歌中所唱,是“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

  哈尔滨大客车盒饭。图源:网络不过,我们至少可以相信,平价美食的治愈感是更深长的,因为它们蕴含着草根和乡土的温情,比任何昂贵的食材都更接近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本质。

  弹幕里滑过“劳动人民最光荣”。来自博主@小曹和辉哥-逛吃“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不是跟风去网红菜市场打卡,而是关心食物背后的人与时光。在艰难的时刻里,在纷繁的互联网上,对最普通的食物和最普通的生活的赞美,格外稀缺,又格外动人。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由:意昂体育餐饮公司提供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