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4 01:51:06 浏览:
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新会与外界的距离瞬间拉近,这座千年古郡正以其独特的非遗美食,吸引着八方来客。新会区现有非遗饮食相关项目共2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市级8项,区级17项。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踏上味蕾之旅,探寻那些藏在新会的非遗美味!
新会古井烧鹅制作技艺,选用本地优质的乌鬃鹅,采用传统荔枝木烤制工艺,并融合道地新会陈皮,通过独创的湿料入味法,历经十二道严谨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古井烧鹅表皮金黄酥脆,肉质鲜嫩多汁,肥而不腻,赢得了粤港澳大湾区广大食客的广泛赞誉,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采访报道。
李锦记蚝油一直广为粤菜师傅所应用,是粤菜的灵魂和精髓,是家家户户厨房中必备的调味品。其味道鲜美浓郁,具有增鲜提味等功效,是烹饪中的佳品。蚝油制作技艺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源同根同体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慰籍乡愁、凝聚侨心的文化纽带,是传播中华饮食文化的桥梁。
“临月舒怀酒到唇中香馥郁,潮边高筑历代酿酒溢芬芳”——三江镇临潮酒厂门口的这幅楹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历史悠久的酿酒画卷,让人仿佛能闻到那穿越时光的醇香,感受到三江镇临潮酒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如今,在传承临潮米酒的传统酿制工艺的同时,还创新研制了火龙果酒、糯米酒、玉冰烧、山黄皮酒等多个品种。
石板沙黄沙蚬,被誉为“西江鲍鱼”,是“江门鼓浪屿”——石板沙疍家风情岛的特色美食。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可采用多种烹饪方法,如蒸、焗、烧、炒。最受食客青睐的当属清蒸黄沙蚬。这种烹饪方法不仅保留了蚬肉的原汁原味,而且通过葱姜蒜和秘制花生油的提香,使得黄沙蚬的口感更加鲜美,让人一口一个,欲罢不能。
大泽糍仔选用上乘的“大糯”品种糯米粉,配以花生、芝麻、爆谷等馅料,经过和粉、包馅、成型、油炸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炸好的大泽糍仔粒粒金黄酥脆、绵软弹牙、馅料香甜、口感丰富,是当地民众喜爱的传统小吃之一。
俗语“三月三,鸡屎藤”描述了人们在这一天食用鸡矢藤的习俗。在三月初三,睦洲镇的村民们会聚集庆祝,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承载着对先人的敬仰与怀念,以祈求健康长寿和幸福美满。在仪式中,鸡矢藤饼是不可或缺的祭品,它还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和消食化积的功效。
《新会县志》记载,“新会陈皮鸭精选本地早造埠鸭(每年早造禾收割后,放田饲养的鸭),将光鸭放在油镬炸至皮色金香,加上适量正种地产陈皮、冬菇等配料,将鸭放入瓦钵炖熟或扣熟(烹调法之一)。特点陈皮味香浓,鸭肉甜滑,香而不滞。”陈皮鸭是新会陈皮入膳的代表作,入口腴香四溢、鸭肉酥软,内馅香糯,汁浓味美。
缠龙山桔是新会区古井镇独有的具有食用保健、工艺观赏等多种价值的珍稀植物。其生长环境独特,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人工栽培难度较大。缠龙山桔果实口感甘凉、果味独特,生食有理气、补中、解郁、消食、散寒、化痰、醒酒等作用,腌制有消除扁桃体发炎的功效,还可以用于炖汤、泡酒、泡茶等。
苟记腊味,有口皆碑。一直以来,“苟记腊味”始终坚持“精心选料、用心制作、做良心食品”的信念,在原料的选择上严格把关,制作工艺上保留传统风味,同时创新符合现代人的口味需求。其衣脆肉嫩、甘香可口、营养丰富,独特的广式风味闻名遐迩。不仅深受本地民众喜爱,更是远销海内外,成为侨乡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今年4月,江门新会获授“中国陈皮之都·新会”称号,“一颗柑”“一块皮”撬动新会百亿产业融合发展。“新会种(zhǒng)、新会种(zhòng)、新会陈”是新会陈皮最鲜明的道地特征。金秋时节柑果熟,新会处处好“丰”景,处处柑香浓郁四溢,还有新会陈皮萦绕不散的诱人陈香。“线上预售+线下采摘”模式吸引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文由:意昂体育餐饮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