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意昂(中国)官方平台 > 最新菜品
上海高校创新菜大比拼 各色菜品亮点纷呈

发布时间:2024-06-05 14:23:23    浏览:

  人民网上海11月13日电 果蔬鸭排、芝士烤甘薯、西式琵琶腿、怡香菊花鸡、一品鲜虾蛋……一百多道创新菜品琳琅满目,在11月12日举行的第二届上海高等学校创新菜比赛现场一较高下。比赛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举行,参赛菜品出自上海37所高校的100多位食堂师傅之手。

  除了邀请到5位具有国家级资质的专家评委到场进行评审外,比赛特别从上海10所高校邀请了20名学生作为学生评委,以便更好地了解高校学生的餐饮偏爱和喜好。

  此次大赛得到上海37所高校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在参赛的111个菜品中,家禽类菜肴有74个,校园人气菜肴37个。比赛将产生家禽类菜肴和校园人气菜肴金奖各10%,银奖各20%,铜奖各30%。由5位专家评委和20位学生评委组成的评审团特别强调参赛品种的可操作性、推广性、普及性和营养性,分别包括,菜肴单价不超过6元,每份重量混炒菜200g左右、块状菜100g左右,以便所有高校都能推广和普及,并且食材在新型搭配后能够达到营养均衡。

  根据专家评审打分规则,菜品满分为90分,“色”“香”“味”“形”分别占15分,“创新性”分值为20分,占比最多,“推广性及合理性”占10分。对于这个打分细则,评委阮汝玮表示,比赛优先考虑菜品的口感、特色和创意,但也不忽略可推广性和普及性,“多数参赛作品在前几项的分数上拉不开差距,口感不错,都有创意、有构思,但可能在最后一项上有欠缺,比如说制作太复杂,那这道菜在食堂可能推广不开。”

  在品尝了36道菜之后,学生评审团中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丁松同学,在打分中突出食堂创意菜能在学生群体内推广的重要性,但和前一位专家评委所理解的“推广性”有所不同,“一道菜的口味也影响它的推广,食堂的菜最好要能下饭”。造型吸睛、制作工艺复杂、但口味过甜或过咸的菜品,就属于丁松同学眼里“不下饭”、“推广性较低”的一类。

  曾经风靡华师大食堂的“玉米炒葡萄”,就是高校食堂创新菜的一个典型代表。高校食堂要想让在校学生和老师品尝到舌尖上的美味,不仅需要在食材的烹饪方式、创意构思上下功夫,更要贴近大家的饮食偏好,让创意菜得以推广。

  自2014年“首届上海高校创新菜肴、创新点心比赛”以来,上海高校后勤团队不断创新和丰富学校食堂的菜肴品种,满足师生多元化餐饮需求,努力提高餐饮服务质量,保障师生饮食健康。据介绍,本次比赛的获奖菜品不久将成为师生餐桌上的美食,使师生不出校门即可吃到可口美味的菜肴和做工精美的点心。(实习生 赖丽芳)意昂2平台


本文由:意昂体育餐饮公司提供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