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 和顺古镇的那些事--藏在古镇中的名商巨贾们

发布时间:2024-05-23 19:58:54    浏览:

  “十人八九缅经商,握算持筹最擅长。”提及和顺的发展,不得不说那些曾经活跃在海外的华侨以及商号。和顺自古有“走夷方”的传统,和顺人为了生活寻找出路,三五结伴、数十成群地赴缅甸谋生,其中有不少人通过顽强打拼成为名商巨贾,但非人人都能富裕起来,衣锦还乡。很大一部分人也经历艰辛蹉跎,甚至客死异国。可以这么说,和顺“走夷方”的历史,就是一部出国谋生艰苦奋斗的血泪史。

  和顺古镇有600多年历史,而有记载的经商历史就有400多年。在近百家的商号之中,有60多家跨国商号,其分支机构遍布于国内各大商埠和南亚,东南亚,就是行进在西南古道上浩浩荡荡的马帮,驮来了一意昂平台个珠光宝气,璀璨生辉的丝路侨乡。

  这些商号不断崛起,不仅仅体现了和顺人做生意的天赋与智慧,最重要的是团结互助。清乾隆以后,由于和顺出国人数增多,侨居地稳定,商务繁荣,财力渐丰,各种华侨社团组织逐渐成形,以联谊乡人,互相照应。“丝花行”“家族会”等同乡会组织因运应运生,他们是腾冲最早的商业组织和华侨组织。

  和顺的这些商号大都以家族组织为主、合伙经营为辅,直到清末民初,受西方先进管理制度的影响,才出现了合股式、股份制的公司。缅甸沦为英殖民地后,西方股份制经济随着商品流入缅甸,在缅甸经商的和顺商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商人,成为自觉吸收西方文明的先遣者,学习和借鉴股份制的经营管理模式。光绪十九年,李德贤将父亲李必成在缅甸经营的“永茂祥”迁至曼德勒,邀约乡人集资入股,组建“永茂和公司”,并以公司名义向缅甸英政府注册,确立在缅甸的合法地位,制定了公司管理章程,并在国内外设立分支机构,发展成为著名的大商号之一。

  此外,和顺人在缅甸及国内还开过诸多商号, 如正泰号(主营丝绸,花纱)、兴阿美号(主营丝绸、布匹)、三成号(主营棉花、丝绸、玉石)、万镒号(主营棉纱、珠宝)、永茂和(主营玉石,百货)、福盛隆(主营翡翠)、文瑞记(主营纸张,颜料)等等。

  这些商号不仅仅为和顺的对外贸易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他们也是中缅两国政府和人民友好的桥梁和纽带,在他们身上更体现出民族气节,是有品格的儒商。如福盛隆的当家寸尊福为了支持辛亥革命,大量捐赠经商所赚到的钱,孙中山赞誉他为“华侨领袖,民族光辉”。

  在抗战期间,和顺不少商号为抗战踊跃捐输,永茂和为了加快物资的运送,自购道奇卡车10辆,租用印商车20辆,日夜奔驰在滇缅公路,当时中国与外界相连的唯一国际通道,赶运各种物资为抗战做出了贡献。在20世纪50年代初,永茂和李氏家族捐资购买战斗机支持抗美援朝。

  这样的故事在和顺的商号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这更是说明了和顺人民的特有家国情怀,已经刻到了骨子之中。

  如今,那些曾经熠熠生辉的跨国商号,只余留了一些牌匾、印章、信件等老物件,可是通过这些细碎的物件却不难看出,这群有血有肉的商人,用他们的马帮,用他们的脊梁,撑起了这个边陲小镇的爱国信念,书写了和顺财富背后的传奇。

  只愿我们能够记住这些曾经风光的商号,记住那些和顺巨商的身影,记住“得人金更要的人信,爱我货还须爱我和。”诚信第一,和气生财的为商之道,更记住那些和顺商人身上的民族气节,家国情怀,因为,这才是最值得和顺人引以为傲的,小镇真正的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一周饿2天,就能改善脂肪肝?Cell子刊:坚持这种轻断食法,能保护肝脏和改善代谢(不是16+8)

  13万股民踩雷!盛屯矿业连续2年“财务信披不准”被证监会立案,意外错失铜牛行情

  国际巨星在上海摊煎饼?以为是摊主cos,结果是真人!网友安排:下一站长沙踢馆歌手!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本文由:意昂体育餐饮公司提供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